|
|正文 |
時間:2016年11月22日 |
2016年11月22日,保險業首個團體標準《農業保險服務通則》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簡稱“中保協”)正式發布。這是保險業落實精準扶貧戰略的舉措,是保險行業團體標準試點工作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是中保協“輔助監管、服務會員”職能的體現。
農業保險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支農惠農政策,關系農民的切身利益和農業的長遠發展,但是我國農業保險從業機構的專業能力、規范程度差異很大,導致農業保險服務的水平、流程、內容、方式不一致,影響了客戶體驗,有必要在監管框架之下進行規范協調?!掇r業保險服務通則》遵循監管政策精神,總結實踐經驗,對保險公司基礎服務、內控管理、承保服務、理賠服務、查詢服務、增值服務、咨詢投訴等7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操作標準。
基礎服務能力方面,明確服務體系建立、人員隊伍建設、基礎設施配置等標準,提出保險機構應具備農業保險產品開發能力、精算技術和較強的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承保服務方面,明確了宣傳告知內容和禁止行為,規范了信息采集和信息確認要求,鼓勵保險機構應用科技手段,創新承保方式,簡化承保手續,提高保險標的信息準確性;理賠服務方面,明確了查勘時限、查勘定損要求、查勘手續、支付時限等內容,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采用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開展查勘定損工作;查詢服務方面,規范了公開信息范圍,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隱私;增值服務方面,鼓勵保險機構積極為參保農民提供國家惠農政策、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價格、農產品供銷信息、生產資料采購、氣象預警、災害防御等信息;咨詢投訴服務方面,明確了咨詢投訴渠道、受理時限等內容,保障被保險人利益。
該標準主要有兩大創新。一是相關內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監管層提出保險機構應該建立投訴處理制度,本標準總結了行業實踐經驗,提出"公布咨詢投訴電話、專人接訪、7日內回復意見、配合政府部門調查"等具體措施,有利于監管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實。二是注重維護農民利益,如為了維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知情權,本標準規定除了開展承保理賠公示外,還規定保險機構應該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手機軟件、門戶網站等方式為投保農民提供查詢服務和信息增值服務。該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將有利于促進保險機構提高農業保險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有利于提高農民的保險體驗和滿意度,有利于提升保險業服務三農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能力。
發布會由中保協副秘書長王敏主持,國家標準委、保監會、中保協、《農業保險服務通則》標準起草單位相關人員及20家主流媒體記者出席發布會。
發展團體標準是新時期國家標準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國發〔2015〕13號)明確提出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開展團體標準試點。近年來,保險業地位日益提升,保監會高度重視標準化特別是團體標準建設。因此,擁有十余年標準化管理經驗的中保協脫穎而出,成為國家39個團體標準試點單位之一,也是金融業唯一一家團體標準試點單位。取得試點資格以來,中保協高度重視,健全組織,建章立制,響應市場需求,推動首批團體標準建設,加強交流宣傳,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順利。中保協團體標準試點工作,將有利于推動保險標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市場性標準供給;有利于豐富協會自律手段,發揮協會職能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業競爭力,助力經濟社會發展。